在浙江嘉兴南湖重走“一大路”,去贵州遵义追寻“长征魂”……眼下,随着各地文旅持续发力,红色景点成为很多游客旅行途中必不可少的打卡地。红色旅游具有重要的红色文化传承、产业综合带动属性,在推进乡村旅游、民俗旅游等关联业态联动发展以及餐饮、住宿、文创、演艺等相关产业融合发展方面具有突出的引领效应。
《红色娘子军》是家喻户晓的红色经典,琼崖红军女战士的革命事迹通过电影、戏曲、舞蹈、报告文学等多种形式,享誉海内外。每当“万泉河水清又清,我编斗笠送红军……”旋律响起,人们脑海中总会想起一幕幕画面。春节期间,很多游客专程前往位于海南省琼海市的红色娘子军纪念园参观,重温红色经典,感受红色文化。
大年初一,贵州省遵义市的遵义·1935街区,树枝上、路灯上、店铺的门楣上,挂满了火红的中国结和灯笼。“今年的遵义红格外喜庆!”在这里经营遵义特产的娄林云,一边招呼着游客,一边高兴地跟记者讲起今年的新年感受。
“一直想来这里看看,在喜庆的中国年感受红色文化,特别有意义!”来不及放下行李,春节假期从山东来上海旅游的陈亮拖着箱子就来到了中共一大纪念馆,精美的展陈与丰富的互动体验活动让他赞不绝口。
2024年12月,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发布《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等级划分(LB/T 089—2024)》(以下简称《标准》)。作为全国首个针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的行业标准,《标准》旨在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进行科学规范,推动红色资源的保护与开发,促进文化传承与创新,强化教育功能,深化红色旅游与乡村旅游、文化创意等多业态的融合发展。
指标在年游客总人数的占比中宜不低于50%”,这为红色旅游目的地规划住宿、餐饮等服务业态,提供了明确指导。
“泸州是中央红军长征入川第一站。中央红军在泸州转战54天,书写了红军长征在泸州的革命篇章。当地‘以茶代酒’欢迎战士、‘以茶壮行’鼓舞战士也成为一段佳话?!?月16日,记者跟随“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走进泸州市纳溪区中国特早茶博物馆,听讲解员将红军与泸州茶的情缘娓娓道来。
开展红色旅游融合发展区建设,将红色文化传承、红色精神教育和红色旅游发展进行有机结合,通过红色旅游产业链、人才链、科技链、创新链、价值链的融合,提升旅游公共服务品质和游客满意度,推动革命老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冬日,赤水河缓缓流淌,树木掩映着灰白砖墙和古朴木梁。位于贵州省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的四渡赤水纪念馆里,几名游客在展厅陈列的一张老照片前驻足凝视。照片里,四个年轻人围着一位白发长髯的老红军,他笑着远眺,仿佛在遥望当年的战役。
在四川、云南、贵州三省交界处,鸡鸣三省“Y”字形大峡谷将巍巍高山一分为三,一座大桥横空跨立,又将天堑变为通途。1月14日,参加“长征路上看四川”大型宣传教育活动的队伍走进泸州市叙永县,在鸡鸣三省大桥上实地感受天堑变通途带来的山乡巨变。
《中国旅游报》社有限公司简介
中国旅游报 中国旅游新闻网版权所有 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京公网安备 11010102002458号 京ICP备05019093号-3
中华人民共和国互联网新闻信息发布许可证:10120170075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5168056